最新消息

 【教學知能研習】批判性思考與臨床推理教學-教師發展工作坊課程

【教學知能研習】批判性思考與臨床推理教學

教師發展工作坊課程

醫學系 楊義明教授主持

 

一、課程說明: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是一種主動、持續以及有實據的反省性的思維。建立批判性思考知能能協助我們分析問題、評估問題以達到最佳合理性的結果。而在學生的學習上,在針對一個主題的學習時,如何能將該學習主題的基本概念、原則以及理論,正確且有效的應用在未來每一種與該主題相關的問題處境,並在以最短的時間得到最佳合理性的結論以解決困境,是學生是否真的習得該項知識的重要標記。因此,在教學現場,如何能將批判性思考的知能內化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醫學基礎相關科目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更是在教學技巧中必須融入課程教學中的重要設計。

批判性思考的教學

近代教育先驅杜威提示我們,建立批判性思考技能的教育課程可提升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造福整個社會,而且促進民主思想素質。批判性思維在內化的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尤其在建構命題內容的基本思想概念、原則和理論的過程上。批判性思維在學習應用的過程中,能將思想理念、原則和理論有效地落實在生活中,對於學習的成效與應用極具關鍵性,因此,批判性思考的教學在現代的教育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每一學科都要適應且融入批判性思維概念和原則的運用。

任何學科的某一主題都有其核心概念,但此核心概念嵌入於特定主題的內容中,學生必須做自己的思考,在自己的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上建構自己清晰明確的知識,讓學生能掌握主題所依據的關鍵概念和原則。近代的批判性思考教學,已經轉化為不僅重視傳統的思考技能,但更擴大推展讓學生成為一個能做獨立批判思考的思想者,同時進一步把自己的觀點和經驗納入本身的思考中。

批判性的思考在臨床推理上的實際運作

醫師使用自己的知識及經驗以臨床推理來針對病人的疾病或健康問題達成診斷(達成結論),評估病情的進展及預後(做出預測),解析及瞭解病程(尋求解釋),同時決定進一步的檢驗及治療(產生對策)。在診斷思索過程中,會不時面對診斷上的不確定性及猶豫,因此必須適切應用批判性思維,經由謹慎、有根據的反思來決定要相信什麼或採取什麼行動。當面對疑惑的處境時,醫師以批判性思考來檢驗審查所有正面、反面的及不確定的理據,在確認所有的資訊均無疑慮的狀況下,再以合乎理性與邏輯的方式推出適當的結論。此時,若審查的結果無法接受,就要進一步地尋求更合理的替代性假設或理論。在臨床上,醫師是否能夠熟練地運用批判性思維,對於病人的安全有著極大的影響。醫師的臨床推理思考與一般人的常理推理思維如出一轍,極為雷同。當人們面對多樣同時呈現的問題或遇到複雜的情況時,會本能地選用或併用多種思維路徑或方式,進行較為高層次的推理思考類型,包含「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其中又特別以假設演繹法[hypothetical-deductive method]最為常用)、「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以及「回溯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三種基本推理思考來進行「推演(deduce) 」、「比對(compare and contrast) 」、「辨識(identify) 」、「篩選(filter) 」以及「闡明(justify) 」所面對的問題或情況,藉以找出問題的所在或情況的所以然,同時擬定或選擇對策以解決困境。醫師看病人時,也是運用這些思考方式來找出病人問題的所在(診斷),選擇進一步的對策(適當的檢驗),接著決定應對的方式及處置的方法(施予適切的治療)。

在臨床領域中,一位醫師在面對複雜的病情或模糊不清的脈絡時,一方面必須能夠掌握繁複病情的重點與錯縱脈絡的關鍵,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持續性的病情變化及當時的人際互動與環境變數,同時意識到在診斷治療上的不確定性及可能性,更要警覺到病人病況的嚴重性及危急性,才能做出適當的判斷與醫療處置。

因此,除了前述三種基本的邏輯推理類型之外,醫師往往會更進一步併用其他有用的推理思考內容(思緒模式)來進行高層次的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包括:以「原則為導向的推理(rule-based reasoning)」、「定言命題類型的推理(categorical reasoning)」、「確然性推理(deterministic reasoning)」,「可能性推理或概率推理(probabilistic reasoning)」,以及「因果推理(causal reasoning)」,來有效率的協助臨床上的思考,釐清及闡明病人的情況,適時地建立診斷並施予治療,以達成最適宜、最佳的療效。

二、課程目標:

1. 將批判性思考的知能內化到學生的學習過程

2. 準備基礎醫學與醫學基礎相關科目的上課的課題教材能夠貫穿到臨床醫學的關聯性以及應用性

3. 深入探索及洞悉現代基礎醫學及現代臨床推理之間的相互關聯性

4. 協助學生在基礎醫學階段,得著臨床上的連接點以及臨床上的意義

三、參加對象:

  1. 基礎醫學老師
  2. 與醫學基礎相關科目的老師(如生物學,生物統計,生化,護理,藥理,公共衛生,微生物,免疫,生理,復健,放射,檢驗,藥劑等課程的老師)。

四、課程時間與地點:

    場次一:108年4月25日(星期四)13:10-15:00 地點:立夫教學大樓6樓第一會議室

    場次二:108年5月6日(星期一)15:10-17:00 地點:立夫教學大樓6樓第二會議室

五、課程安排:

  1. 工作坊採用交互討論方式進行探討、講解和分析
  2. 第一小時應用小組討論, 然後合併全體討論和講解
  3. 第二小時進行說明,闡述和教學應用

六、報名網址:(本次研習採刷卡簽到退,敬請攜帶教職員識別證)

    場次一(4/25):https://webap.cmu.edu.tw/Actregister/act_detail.aspx?act=1486

    場次二(5/6):https://webap.cmu.edu.tw/Actregister/act_detail.aspx?act=1487

七、時數(研習)認證:

  (學校)教師:登錄教師研習積分1分

  (附醫)醫療人員:認證本院師資培育時數-"教學能力提升"2小時

全程參與者,將於會後核給研習積分或時數,活動開始30分鐘後,恕不受理簽到,未全程參與者,恕不給予積分/時數認證。

八、聯絡人:

教師發展中心 黃坤堆副主任、賴楷?小姐,聯絡電話:04-22053366轉1622

 

相關附件: 沒有附件

↑回上頁